根据客户工况选择适配的压铸脱模剂,包括金属材质、模具温度、铸件结构以及后道清洗等流程。比如针对一些模具温度高,冷却效果不好(比如喷涂前 380℃)的工况,建议使用耐高温(耐温在 350-380℃)的压铸脱模剂,保证在高温下成膜效果持久,减少对于模具的热冲击,提高脱模效果。比如有些对于清洗要求极高的场合,建议使用无硅脱模剂。
首先,根据工况试样,参考供应商的建议稀释配比,在不粘模的前提下,尽量找到产品的稀释配比极限,记录过程中的工件外观、产品力学性能以及积碳时间等,找到最适合的压铸脱模剂浓度,提高生产效率。
其次,定期检查脱模剂浓度(比如分光光度计或者稀释配比桶刻度)。
压铸脱模剂常见的基本检测项目诸如密度、pH、固含量、成分和热稳定性等,其中固含量最重要,建议用折光仪或者烘箱检测(105℃ 烘干 3 小时)最为准确,注意折光仪在固含量超过 25% 时需要将压铸脱模剂稀释一倍后测试最准确,否则容易出现不准的结果。
对于成分和热稳定性,可以和供应商确认好参数,在合同中约定,定期抽查即可。
其次注意压铸脱模剂的 pH,如果压铸脱模剂一直敞口或者经过太阳暴晒,有 pH 变小可能,细菌滋生可能性更大,容易堵塞喷嘴。
如果在正式生产中发现异常情况诸如粘模等问题,优先排查模具温度和喷涂(喷涂角度、位置、距离)等是否发生了变化。一般除非压铸脱模剂成分发生变化,正常情况下同样工况下,压铸脱模剂打出来的工件基本一致。
另外关注压铸脱模剂的水质,建议最好是去离子水(不含钙镁离子),使用顺畅,而且不堵塞管道。
实在不行,使用自来水,因为自来水中含有金属离子、耐高温微生物还有细菌,长期使用,管道容易细菌滋生,容易堵塞管道,而且积碳现象也会频繁产生,所以使用自来水一定要定期清理管道。
至于地下水和井水,更不建议用,因为金属离子过于丰富,对于生产稳定性有很大影响。
想了解更多有关《压铸厂必看:如何精准控制压铸脱模剂浓度以实现最佳成本效益?》,或您需要专门定制的压铸脱模剂,您可以添加联系方式(同微信)15021483232 。